英才榜单
首要影响力

于旭波 通用技术的朝气与底蕴

文 | 本刊记者 张延陶 / 图 | 梁海松 日期: 2022-04-19 浏览次数: 142

肩负国家重托,通用技术集团纵横破局,接连杀入机床、医疗领域,朝气蓬勃。

作为工业制造的源头产业,机床产业常年身陷“低端混战、高端失守、大而不强”的困局。重要行业“受困”亟待破局。在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排序中,工业母机排在首位,位列芯片之前。风口之上,通用技术并购孵化、产学研用、重点攻关,催生出沈阳机床、机床研究院等经典改革案例。 

与此同时,横跨近 20 年的国企医院剥离改制工作在 2021 年基本完成。面对国有资产处置、职工安置、转型运营等难题,通用技术集团作为国企办医的重要力量,承接了 17 家央企 / 国企剥离的医疗机构,医疗网点遍布全国 22 个省市。明星专科蓄势待发,“小通诊所”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作为曾经主营国际贸易与工程服务的“外贸国家队”,通用技术集团近年来战略前瞻、优化布局,逐渐成长为我国唯一以机床为核心主业的央企、床位最多且网络覆盖最全的央企医疗集团,成为央企在机床装备、医疗健康两个领域的领军企业。2018年,通用技术集团党组接受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后,聚焦三大主业,持续优化布局结构,确立了打造成为“制造强国”主支撑、“健康中国”生力军、“一带一路”建设主力军的战略定位。 

2025 年实现 3500 亿营收、150 亿利润,并向3900 亿营收、160 亿利润的目标奋斗,达成业绩翻番。底蕴深厚的通用技术集团信心十足。 

“朝气与底蕴”并存的通用技术集团虽然成立至今不过 24 载,但所属成员企业历史已经 70 余年。2020 年,集团迎来了同样年轻且老练的新任董事长——曾作为“央企最年轻负责人”的于旭波。履新一年有余,于旭波在通用技术大厦接受了《英才》杂志的独家专访。在远超计划时长的采访中,于旭波首先向《英才》记者简明介绍了通用技术集团的 

“十四五”规划目标。随后,他详细解答了实现目标的办法路径。 

“今年我们争取搬家,这个楼要腾出来专门开展健康管理业务”,于旭波表示。“辞旧迎新”的要义除了办公地址的变迁,更在于通用技术集团——这一横跨三大主业的中央企业整装“起锚”。 


机床加速度 

“制造业回归”成为近几年来席卷全球的热潮。从“合纵联姻”到处处受限,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道路在后疫情时代变得更加崎岖。 

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是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源头产业。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工业母机的作用尤为重要,其应用领域包括 :汽车船舶、工程机械、核电、医疗等。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床供需国,我国工业母机市场多年来深陷“低端混战、高端失守”的局面。 

回顾我国机床行业的“高光时刻”,中国机床领域的“十八罗汉”为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建设贡献良多 ;沈阳机床 2011 年一度登顶年销售额世界第一的宝座。然而光辉已成过往,沈阳机床从世界第一“跌落”后连连亏损,2019 年面临资不抵债、即将破产的局面,宣布接受重组。 

前瞻产业研究院及广发证券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低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已高达 90% 左右,中端产品也已经达到 60%以上,但高端产品的国产化率仍然低于 10%。 

机床行业“受制于人”之时,通用技术集团“杀出”。 

2021 年 8 月 19 日,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 7 月 30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中央企业主动融入国家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于旭波告诉《英才》记者 :“制造强需装备强,装备强需机床强。机床产业的振兴与发展事关国运,事关民族复兴伟业。” 

2008-2012 年,通用技术集团完成了对北京机床研究所、齐二机床、哈量公司等机床研发制造单位的并购重组,为集团机床产业布局打下了初期基础。 

然而于旭波表示 :“当时的并购并未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作为中央企业,通用技术集团还能做得更多。” 

2019 年起,通用技术集团通过对一批在国内机床行业具有深厚积淀和影响力企业的并购重整,“重塑”了企业自身的机床业务,更为行业的有序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打样”。 

2019 年 4 月,通用技术集团完成对大连机床的重组 ;同年 12 月,集团以司法重整方式对沈阳机床实施战略重组 ;2020 年 12 月,完成对天津一机的投资并购。至此,通用技术集团汇聚了当年中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中的七家企业,发展成为国内机床行业中产品种类最多、服务领域最广、综合技术能力最强,为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提供高端核心装备最多的龙头企业。 

众所周知,企业并购背后,1+1>2 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计算题。以沈阳机床重组为例,自 2019 年 7月进入重整,沈阳机床用时 4 个月完成了引入战略投资者、纾解沉重债务、剥离低效无效资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艰巨任务,精简了企业架构,优化了体制机制。2019 年 11 月 16 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沈阳机床重整计划。沈阳机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轻装上阵。 

于旭波坦言,重组之前,沈阳机床无论是经营还是管理,都已经触底。从失血到止血,一度濒临破产的沈阳机床“涅槃重生”归根结底靠的是坚定不移的改革。通过实施并购,通用技术集团以国家战略“赋能”企业发展、以“打造世界一流的机床装备集团”的目标绑定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愿景,通过竞聘上岗、分配向关键人才倾斜等手段营造企业市场化氛围。 

艰苦努力换来曙光初现。剔除重整因素,2020年,沈阳机床经营性亏损减少 20 亿元 ;2021 年,经营性亏损又减少 10.7 亿元,交出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3%、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 54% 的年度“成绩单”。所属上市公司 ST 沈机(000410.SZ)2021 年收入规模增加,保持同比减亏态势,经营初步改善。 

在机床行业,通用技术集团坚定扛起振兴机床产业大旗,把发展高端数控机床产业作为集团的第一核心主业,推动国产替代跑出“加速度”。 

于旭波告诉《英才》记者,机床行业的第一方阵是以德美日为代表的一些老牌机床企业。他们有的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长期不断地进行科技投入,一个家族几代人一直在做一件事,在“专、精、特”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对我国来说,要进入世界一流方阵,必须更好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持续提升科技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各 方面能力,强化体系竞争力的提高,推动机床行业高质量发展。 

他坦言,推动原创技术“攻坚克难”,除了要发挥央企的主体作用,还要借助社会资源力量。

2020 年通用技术集团在北京机床研究所的基础上,整合集团机床板块研发资源,成立了机床研究院,未来要将其打造成为我国机床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2021 年,集团牵头成立了“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高端协同创新平台。截至目前,联盟理事单位达到 48 家。2021 年 6 月底,集团与天津市共同出资 100 亿元组建的机床装备子集团注册成立,主要任务是推动集团机床业务实现统一市场营销、统一研发、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组织、统一资源调配,锚定世界一流机床装备企业发展目标,打造一体化集约化运营管控平台 ;通用技术高端装备产业基金成功募集设立,规模达到 50 亿元 ;集团还依托机床研究院建立起分层统一的研发体系,重点瞄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 

摸清产业情况、探寻发展路径、实施重点攻关——通用技术集团结合自身在行业所处地位,责无旁贷地踏上了打造世界一流高端机床装备集团的“十年磨一剑”征程。 


国企办医创新蓝图 

如果说,以高端机床业务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与技术服务业务是通用技术集团打造成为“制造强国”主支撑的抓手,那么发展医药医疗健康业务则是集团成为“健康中国”生力军的重要路径。 

2019 年以来,通用技术集团与国家电网、航空工业、航天科工等央企在医疗机构改革上合作,集团医院管理平台新增通用医疗、国中康健、航天医科三家公司。同时,集团医疗机构全国性网络化布局初具规模,累计与 17 家央企和地方国企达成合作,拥有分布于 22 个省市的 190 余家医疗机构和 3.5万张床位,年门急诊量超过 1900 万人次,为超过500 万国企员工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横跨近 20 年的国企医院剥离改革在 2021 年基本完成。这一过程中,国有资产处置、职工安置、转型运营、医疗技术水平能力提升等难题悬顶。 

对此,于旭波表示认同。他告诉《英才》记者,通过投入赋能、协同赋能、管理赋能、改革赋能、创新赋能,通用技术集团全方位支持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运营质量,医疗健康业务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各医疗机构 2021 年门急诊接待量大幅提升。 

在《英才》记者看来,这一成绩背后,“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两个“角色转换”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一是从“辅业”向“主业”转换。根据于旭波的介绍,通用技术集团的医疗机构在过去服务的央企 / 国企业务中属于“辅业”。加入通用技术集团后,他们的业务属性转换为“主业”,受到的重视程度、获得的资源配置都与过去截然不同。 

二是从“全科发展”向“专科打造”转换。通用技术集团旗下的医疗机构特别重视专科优势的打造,每个医院都力争培育自己的“一招鲜”优势专科。公开资料显示,通用技术集团旗下的山东电力中心医院,脊柱外科在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疾病方面远近闻名,医院还是国家卫健委首批老龄健康医养结合协同服务试点机构 ;上海电力医院是全国唯一的电烧伤评估机构,在国际电烧伤领域具有较高地位 ;攀钢集团总医院的整形烧伤科,是攀西地区唯一的烧伤医学的省级重点专科 ;咸阳彩虹医院成功由最初的职工医院向妇儿专科医院转型,目前正建设成为西北地区妇儿专科的旗舰医院。 

通过创新蓝图的规划、实施,医药医疗健康板块的专业水平、运营管理明显提升,逐渐成长为推动集团业绩增长的重要力量。 

“央企医疗集团是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力量和公立医院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旭波向《英才》记者表示,集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企办医改革部署,勇挑国企办医大梁,研究出台了推动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国企办医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同时,还将结合自身业务积极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充分发挥集团医疗资源布局广、跨度大、场景全的核心优势,构建以医疗服务为支撑涵盖医药医疗供应链、健康管理、健康养老、康复治疗、金融服务等全服务链的大健康生态体系。 

老路新走,承接 17 家央企 / 国企的医疗机构后,通用技术集团成为床位最多且网络覆盖最全的央企医疗集团。于旭波表示,集团各医疗机构围绕自身优势创新开展健康管理、健康养老、康复医疗、互联网医疗等业务,借鉴行业成功经验,研究形成具有集团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小通诊所创新样本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一直是中国医疗行业发展的痛点。据统计,我国人口近 70% 分布在县镇以下医疗资源欠发达地区,而医疗资源的 80% 分布在大、中城市。为了寻求优质医疗服务,全国患者纷纷前往三级医院“扎堆看病”,不仅导致三级医院医疗资源紧张,也造成基层医院医疗资源闲置。 

2021 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通用技术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在全国布局标准化、品牌化、连锁化运营的“小通诊所”,将其打造成为老百姓“家门口”“单位里”的医院。 

于旭波表示,“小通诊所”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打通诊疗末梢循环、激活分级诊疗体系的一大创新尝试。它集检测筛查、健康管理、医疗诊治、健康养老等服务于一体,包含“云小通诊所”、实体小通诊所和移动小通诊所三种服务形式。 

项目试点以来,“小通诊所”以品牌建设为牵引,通过提高运营管理标准、加大软硬件投入、促进人员培训与交流,“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助推分级诊疗制度,满足多元就医需求”,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医疗业务指标迅速提升,获得社会广泛赞誉。 

事实上,“小通诊所”不仅是通用技术集团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业务尝试,也是集团作为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样本。 

于旭波告诉《英才》记者,医药医疗健康业务本身就是服务社会的,做好这一产业正是集团履行社会责任的优势所在、责任所在;“小通诊所”的落地,积极推动了分级诊疗,进一步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用技术集团将通过持续创新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小通诊所”数字化科技化水平,探索出一条适合集团基层医疗机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展现央企使命担当,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问题。

据介绍,“小通诊所”目前已试点运营 105 家,分布在全国 15 个省、25 个地级市,通过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转变服务模式,缩短患者就医半径,打通百姓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 


环保低碳广阔空间 

回首通用技术集团的发展历史,国际贸易与工程服务不仅是通用技术集团的传统业务,更是展现集团作为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重要窗口的历史丰碑。 

通用技术集团以六家外贸企业为基础,承担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的引进,项目遍及石油、交通、通讯、冶金、能源、化工、轻工等多个行业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为国家外经贸事业和新中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五”时期集团所属企业引进 156项成套设备,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到中国入世后引进了第三代核电、高铁动车组等技术装备。70 多年来,通用技术集团为国家引进先进技术、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 3400 多亿美元。 

与此同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用技术集团向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动电力能源、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一大批重大项目“走出去”,创造了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多个“第一”。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通用技术集团见证着、亲历着中国的崛起。 

面向未来,于旭波向《英才》记者描绘了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贸易与工程服务业务的发展新蓝图。一方面,把绿色低碳业务作为战略业务加快培育,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加大新能源、基础设施等项目开发和实施力度,抓住绿色环保低碳发展方式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依托意大利、西班牙、孟加拉、波黑等国光伏发电项目以及马来西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清洁发电、智慧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国际业务转型,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于旭波表示,科学落实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首先要推动产业绿色化,以绿色发展理念重塑业务生态,增加节能环保有效投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绿色成为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同时,要推动绿色产业化,加强绿色纤维、绿色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等绿色低碳技术引进、创新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供给能力,为新发展格局下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2021 年,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1)》, 要求中央企业在新时代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于旭波告诉《英才》记者,在央企推动 ESG发展的课题中,绿色产业化尤为重要。“十四五”期间,集团要聚焦绿色低碳领域,加强统筹谋划和资源调配,找准细分领域和切入口,以“技术 + 资本”双轮驱动的模式,加快形成细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头部企业。 


冲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在传统印象中,“外贸国家队”是通用技术集团的标签。很多人不曾了解的是,这个“老外贸”如今已经成为机床装备、医疗健康两个领域的领军企业。脱胎换骨的“变革”背后,2018 年是一个不得不提的时间节点。 

这一年,在中央巡视组的指导下,集团确立了打造成为“制造强国”主支撑、“健康中国”生力军、“一带一路”建设主力军的战略定位 ;同时,集团获批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 

在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改革过程中,通用技术集团进一步明确了九个细分领域,即装备制造、新材料、检验检测认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医疗、健康、贸易、工程服务、产业金融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实施路径,以及推动战略落地的保障措施。 

如今,始于 2020 年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改革“交汇”。围绕着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定位,集团各板块整合聚焦,先后组建机床装备、资本、高新材料、贸易、工程服务 5 个产业子集团 ;同时,通过“两非”“两资”处置工作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资金回收,减少了人工、管理费用支出。 

内部增效、外部减负,通用技术集团以实际行动实现了资源优化、业务聚焦、效率提升。 

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的过程中,于旭波 7次提到了“人才”这一关键词。对于以“技术”为基因的企业,人才赋能的前提是赋能人才。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冲刺大考中,通用技术集团以“人”为重点开展了多项改革行动举措。 

通过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落实二级公司董事会职权。集团各级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比例实现100%,超额提前完成年度任务且高于央企均值,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人数占比(含职业经理人)已达98.23%,基本实现了岗位契约化、业绩合同化 ;同时,集团各产业子集团和直属二级公司均建立了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董事会,并建立了一支 31 人组成的专职董监事队伍,对每家二级公司均派驻了专职董事,保证二级公司董事会建设的质量 ;对 10家子公司实施了“一企一策”授放权,涵盖授权事项 23 项,个别公司授权事项达到 28 项。 

通过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集团各二级公司全面完成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并且通过用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政策,激励科研和核心骨干人员 605 人。 

建立“i-SCORE+”战略管理体系,将对标文化融入运营分析、业绩考核、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全系统从战略、组织、运营、财务等八个方面设立对标项目 365 个,营造出“人人可对标、处处可对标”的氛围。集团实现了管理体系、管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通过向改革要红利,通用技术集团在动力、能力、活力等方面实现了提升。 

与此同时,在“科改”“双百”等国企改革专项工程中,通用技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汽研(601965.SH)被评为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这也标志着通用技术集团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取得阶段性成绩。 

伴随着业绩稳步提升的脚步,通用技术集团在2020 年按下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快进键”;在国企改革关键的 2021 年,通用技术集团完成了 97项三年改革任务中的 80 项,完成率达到 82.5%,实现了国资委 70% 以上的目标要求,为集团“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提供了强大的活力动能。


“创新没有捷径”

《英才》:为何说机床产业事关国运及民族复兴? 

于旭波:习近平总书记说过 , 技术和粮食一样 , 靠别人靠不住 , 要端自己的饭碗 , 自立才能自强。 我从中粮到通用技术集团工作,对总书记这句话深 有感触,同时深感责任重大。制造强需装备强,装 备强需机床强。机床产业对国家制造业的发展至关 重要。高端机床领域的五轴数控机床尤其受到国际 制约,特别是汽车船舶、工程机械、核电能源等领域。 这些行业的装备和关键部件都需要高端数控机床来 加工制造,机床的战略地位占据整个装备制造产业 链源头位置,是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 

《英才》:我国机床业务面临着怎样的现状,与 传统强国相比有哪些差距? 

于旭波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西方国家 的“打压遏制”,我们要明白,创新没有捷径。“拿来 主义”与“短期效益”难以为继。客观而言,国产机 床在整机的可靠性、稳定性、精度保持性、关键功能 部件及数控系统的自给率、理论体系及工艺设计等方 面与世界一流机床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作为我国唯一以机床为核心主业的央企,通用 技术集团一方面加大研发力度,通过科技攻关填补 空白 ;另一方面积极构建行业生态,通过集聚高等 院校、科研机构等社会创新资源,发起行业内并购 重组等方式共同健全完善产业体系。 

《英才》:并购沈阳机床,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 的经历? 

于旭波:沈阳机床的行业地位显著,在科技创新、 服务能力、人才基础、体系赋能方面有很深的“技术” 烙印。这些对我们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但并 购沈阳机床之时,企业面临的问题比较多,经营状 况差得不能再差了,不仅存在着大量的历史遗留问 题,而且重组范围又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压力巨大。 

通用技术集团充分发挥央企管理优势,实施从 上到下的改革。沈阳机床如今已经成为一个人才池, 不断向集团其他机床企业输送人才,有的干部已经 成为相关企业的“一把手”。 

《英才》:近日,国资委表示 :央企办医疗机构 改革基本完成,通用技术集团成为国内拥有床位数 量最多、网络覆盖最全、全产业链特征明显的央企 医疗集团。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于旭波 :主要有七个方面 :一是全力以赴落实 医疗机构改革任务,扎实做好已接收医疗机构产权 划转、中央事业单位承接等协议落实工作,有序推 进与其他央企在医疗机构改革上的合作。二是全面 提升医疗机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整体运营效能。加 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院运营管理体系, 以对标管理为抓手,扎实开展管理提升工作。三是 发挥协同优势,加快学科建设。积极建设医学科技 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推动专科 联盟建设。建立完善科技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引 进培养机制。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名医 院合作,提升临床研究能力。四是积极融入国家分 级诊疗体系。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序推 进“小通诊所”建设,抓好已挂牌的“小通诊所” 高质量运营。稳步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逐步建立 集团统一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五是积极探索加 快推进一体化整合。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 六是开拓创新打造大健康生态体系。做强做优健康 管理业务,积极发展健康养老业务,积极探索发展 健康保险业务。七是积极探索创新国企办医模式。 坚持国企办医公益属性,重点服务保障好国家重要 事业领域,通过集团化管控、专业化运营、企业化 管理、协同化发展,不断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水平。 

《英才》:如何提升医药医疗健康板块的行业竞争力? 

于旭波 :一方面是加强外部协作,强强联合, 共赢发展。通用技术集团正在与国内一批知名医疗 机构开展合作,如广安门中医院、北京儿童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 通过对接,医院的优质学科资源可以导入到通用技 术集团的产品和服务体系,进而实现由医疗研发资 源向创新成果的转化。 

另一方面是加强内部协同,构建基于集团化优 势的整体竞争力。未来,通用技术集团将重点打造 两个平台,一是打造综合性旗舰式的医疗平台。比 如在北京,将航天中心医院的地位进一步树立起来, 充分发挥医院的学科优势和服务优势,带动在京医 疗机构共同发展提升。在其他地区也要扶持类似的 标杆医院,一切优质资源向这里集中,其余医院发 挥好专科配套作用,形成点面结合的医疗布局。二 是打造社区平台。在社区,把“小通诊所”承载的 延伸诊疗、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做起来,打通医疗 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英才》:贸易与工程服务是集团三大核心业务 之一,未来将规划怎样的目标? 

于旭波 :我们依托“国际化基因”为集团主业 赋能,培育集团主业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一方面, 把集团主业升级发展需要的技术、产品、服务等核 心要素引进来,助力集团主业优化供给结构,改善 供给质量,提升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更好满足国 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国 际市场需求,把优势产品、优势服务、优势产能带 出去,将中国技术、中国产品、中国标准、中国服 务输出到“一带一路”国家,在高质量共建“一带 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中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 

《英才》: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通用技术集团 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于旭波 :通用技术集团依托定点扶贫地区的优 质资源,统筹各类帮扶举措,从产业扶贫、消费扶贫、 医疗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民生扶贫、青春 扶贫等方面开展扶贫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 标任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在我们要坚持“四个 不摘”,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