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专访
央企优质子公司

中航重机 重装瘦身健体

文 | 本刊记者 丁景芝 日期: 2022-01-18 浏览次数: 85

近半年股价涨幅 1.6 倍,国内航空锻铸龙头中航重机(600765.SH)2021 年迎来高光时刻,市值达到历年新高,一度超过 500 亿。 

龙头是否实至名归首先看业绩,2021 年前三季度中航重机实现营收 65.22 亿元,同比上升24.36% ;实现归母净利润 6.09 亿元,同比上升126.72%,净利润翻倍。 

业绩大增的背后是中航重机“去冗存精”战略的胜利果实,公司成功“瘦身”,甩掉包袱,发挥自身在锻铸与环控液压双主业的潜力。 

2021 年 11 月 30 日,中航重机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中航力源液压对其全资子公司苏州力源采用股权转让与增资的方式进行混改顺利完成,本次增资及转让后中航力源共持有苏州公司注册资本的34.18%,股转完成后苏州公司不再纳入中航重机合并报表。 

这次混改成功的意义更胜以往,不止是企业处僵治困的“金蝉脱壳计”更是吸引社会资本、以市场化运营焕发僵化企业新生的成功案例,从二级市场股价的反应就可见一斑。 

目前处于战略空军现代化建设期,新型号、国产民用客机也处于放量期,中航重机旗下的陕西宏远、贵州安大和江西景航从计划经济时期走来,50岁知天命,多年的厚积薄发在新的历史机遇如何焕发新生,值得广大企业借鉴。 

为此,《英才》记者专访国内锻铸龙头中航重机董事长姬苏春。 


聚焦主业 

回顾中航重机的成长史,离不开买买买和卖卖卖。 

2007 年开始,公司在力源液压的基础上,不断做加法。公司先后收购贵州安大(锻件)、贵州永红(热交换器)、中航世新(燃气轮机)、陕西宏远(锻件)、航空工业新能源、中航天地激光等公司,涉及的业务范畴越来越广,从基础的锻铸、液压环控,到燃气轮机、新能源和 3D 激光打印等业务。连续的加法让公司的资产总额一度近 140 亿元,扩充 30 余倍。然而低效资产令企业背负沉重负担,例如中航特材债权诉讼坏账计提准备 6.12 亿元、新能源公司对外担保确认预计负债 1.7 亿元等,企业的发展也因此迟滞。 

“聚焦主业并不是空话”, 姬苏春说,“我们近些年转让、退出、关闭了十多家不增值、不盈利或与主业无关的产业公司,让企业轻松上阵。”公司先后剥离燃气轮机、新能源及部分民品液压铸造业务,低效资产出清,提质增效,确定以锻铸造及液压环控为主的发展格局,重点聚焦军工主业。 

力源液压此次的混改,管理层压力颇大,毕竟涉及企业出表。提及此次混改的原因,姬苏春说,“企业多年亏损是第一大原因,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很大 ;第二则是公司主要从事液压民品,面临激烈社会竞争环境,需要大量的投入,而我们的投入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明显不足 ;第三则是这次混改的合作方有生产运营管理的优势,能够把他们的优势嫁接到我们的弱势上来。此次力源苏州混改方案中,新老股东共增资 2 亿元注入企业,通过增资让企业有资金能够把补足自身技术短板、产能提升,真正做到吸收社会资金,同时也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动力。” 

“混改对于我们的价值不止如此,这次的混改我们引入了民营合作伙伴的新机制、新运营管理模式,反过来也能刺激和带动我们军品的传统观 念的改变,我们能学到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带动我们其他业务的发展,就像鱼池里加入的那条鲶鱼一样”。 

在剥离冗余资产的同时,中航重机的主业更加聚焦,且定位清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大做加法到“减肥瘦身”,中航重机走过弯路,但已回归正途。 


百亿大蓝图 

2021 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航重机制定 “十四五”战略部署,挑战百亿目标。 

为实现这百亿蓝图,中航重机有三大举措。 

第一是产能倍增、提质增效,主要做法是增大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增加智能化、自动化改造,提升产出效率。公司 2021 年通过定增募集资金 19.1 亿元,主要用于陕西宏远航空的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引进大型模锻件设备和贵州安大特种材料等温锻造生产线建设项目。“锻铸业务属于重资产投入,我们近些年做定增就是为了加快装备能力建设,基本上这些投入在两年后全部建成,建成后我们的装备制造能力能够和国际先进企业媲美,‘十四五’期间我们的规模和效益都会持续快速增长,”姬苏春提到。 

第二是技术创新,2021 年 11 月 28 日,中航重机技术研究院揭牌,研究院主要承担高端、先进、共性技术研究,提升重机整体技术水平;另外,将重机内部技术资源共享共用 ;靠近用户打造技术分院,实现和用户的同步设计、及时制造 ;集聚技术资源承担公司相关领域国家重大课题,实现重大工程技术突破。从而以技术研究院为核心,构建完整的研发制造及技术服务新生态产业链。姬苏春说,“高端技术要实现产业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第三是提升智能化水平,中航重机的安大智能环形锻件生产线打通加热、制胚、轧制、在线监测等环节,按照工业特点和产品质量控制要求进行整体化设计、制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极大提升企业的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姬苏春提到,“在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的过程中,也遇到实际问题,中航重机下属企业都是建厂 50 多年的老牌军工企业, 承担批量任务的生产单元自动化程度较低,还不完全具备数字化验证、制造、检验的能力,各企业的业务管理模式和流程存在差异。过程困难,但是实施以后的效果很好,2021 年几个季度,我们的效益保持快速增长。” 

中航重机在新时代的变化演绎着我国基础制造业的成长与蜕变,在“一心、两融、三力、五化”的要求下,中航重机正在不断纵向延伸,致力于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科技创新型产业集团转型。

上一篇:无下一篇:无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