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专访
远见者

宋志平 亲述央企40年成长史

文|本刊记者 杨旭然 日期: 2019-01-02 浏览次数: 263


“改革其实很不容易,改革是倒逼的,所以改革要坚持。”

在《改革心路》这本书中,宋志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纪念了改革开放40周年。另一方面,也描述了自己在中国建材和下属公司40年来的心路历程。

另外一本《经营心得》中,宋志平重点阐述了自己对于企业经营策略的思考,对于战略制定、路径选择的把握,而且这种思考并非和商学院教授或者商业作家一样,站在观察者或者是分析者的角度,而是作为一个亲历者、经营者、市场浪潮的推动者来阐释。

作为距离市场最近的人,宋志平乐意和读者去分享他所见到和做到的一切。


改革之路

从央企的成长史来看,有相当多的国企甚至央企都是白手起家,也都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打拼出来的。

上世纪90年代,有相当多的国企遭遇过严重的困境,正是依靠改革,依靠员工,依靠市场化的经营模式,才让包括中国建材在内的国有企业最终走出困境。

《改革心路》一书描述了宋志平在这场大变革中的经历,不仅有从技术员向销售员的身份转变,也有将“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从一个亏损企业带到上市公司的经历。

在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任职厂长期间,宋志平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出了“工资年年涨”的口号,要知道在这之前,这家厂子已经很多年都没涨过工资了。

同时,宋志平还许诺员工,如果努力工作,达成一定的经营目标就可以为职工建房,这两个举措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扭转了员工对企业的冷漠态度,树立起对企业的主人公意识。作为北新建材(000786.SZ)的前身,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很快扭亏为盈,并开始了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成功改制上市。

成为公众公司之后,按照宋志平在书中所说,一个企业的价值体系就变了。从过去一个国有企业的参照系,转变成了上市公司的参照系,所有同行业和非同行业的“对手”,都是上市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就必须确保利润能够保持增长,“市场不相信眼泪,只要做得不好,投资者就会用脚投票”。

上市之后的北新建材成功融得2.6亿元,并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石膏板企业,目前仍然占据全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2017-2018年利润净利润高速增长,净利润达到了20亿元级别。宋志平操刀改革的第一个案例,直到今天还在不断释放着改革的红利。


更大舞台

北新建材的成功,让宋志平有机会在中国建材集团“一展身手”,但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他在上任的当天,就收到了法院前来查封公司资产的传票,这张传票被直接送到了当时上任大会的主席台上。

虽然是一家央企,但当时中国建材的处境并不好,整个集团只有20多亿元的收入,且绝大多数都是北新建材创造的。只是这一次,宋志平必须在更大的舞台上证明自己。为此,他选择市场规模更大,占整个建筑行业容量70%的水泥作为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宋志平回忆道,这是一个关键的战略决策,因为方向的确定、路径的选择,将直接决定中国建材事业的成败。他观察,全球范围内的大型建材企业,没有一家是自己滚动式发展做起来的,大多是依靠联合重组的方式。

“虽然我当时不会做水泥,但我只要有个目标,我就可以做。战略方向对了,把它锁定,然后把路径找出来,之后就陆续推动了在香港的上市、联合重组等动作,最终做到了全球水泥行业最大的位置。”

由于在北新建材时期引入社会资本、顺利上市融资的成功经历,宋志平对于联合社会资本和公众资源非常重视,这个策略不仅应用在中国建材的发展,同样也应用在之后其担任过董事长的国药集团。担任双料董事长期间,宋志平将同处充分竞争领域的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同时带入了世界500强,这两家央企后来又同时被国资委确定为混改试点企业。


同台打擂

更加彻底的“央企市营”思维,是宋志平区别于其他国有企业领导者重要的特点之一,在书中,他重点阐述了自己作为央企领导者,如何带领央企适应市场化的环境。在他看来,可以归纳为五点:

首先,要从传统的单一所有制改变成多元化股份制,引入民营企业等社会股东;第二,要规范公司治理;第三,要从市场中找到职业经理人;第四,要打造市场化的机制体制;第五,要明确自己的市场化身份,而不是仍然把自己当成某个部门或者机构的附属,要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同台打擂”。

宋志平看到,企业要真正意识到自己必须在市场环境下竞争,就要做出更好的产品,这其中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当企业形成良好的经营文化并贯彻后,企业就会获得长期良性的竞争力,因此他在《经营心得》一书中用大量篇幅来阐述了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理解,和自己构建企业文化的策略。

他举了一个例子,自己女儿还小的时候,每次他去抱女儿,女儿都会哭,夫人就告诉宋志平,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候,就要全身心的关注她,全神贯注的和她沟通交流,她就会高兴了。

宋志平认为这是一个大道理,是企业文化塑造的关键所在。在和职工的沟通过程中、在企业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沟通中,都需要相互的关心关怀,和专注且充分的交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互动的组织,企业文化的塑造需要管理层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这种充分的沟通与信任。

宋志平在序言中说,他崇尚大道至简的理念,喜欢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把问题故事化,也就是以事说理。两本书中的故事很多,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发人深省,值得细品。


上一篇:无下一篇:无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