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专访
嘉实远见者

嘉实基金 生长是最宽广的“护城河”

文|本刊记者 孙亚雄/编辑/谢泽锋 日期: 2019-04-15 浏览次数: 186

“我为什么要见你,你们公司那么小,对我们有什么益处?”20年前,嘉实基金董事长赵学军第一次去美国考察基金行业。“当时去了几家全球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我仍然记得去参观的一家公司的MD(董事总经理)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赵学军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回忆道。

然而20年后,“我们再面对国际上的这些‘庞然大物’时,这样的问题不可能再有,每个人都希望和中国市场、中国机构建立合作。”

2019年是嘉实基金成立20周年,也是中国公募基金业发展21周年。世界上并没有一帆风顺的成长,嘉实基金也是如此。

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嘉实基金参与了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高速发展,也成为了受益者,从曾经一只无人知晓的小舟成长为如今综合资产管理规模逾一万亿元的战舰。

“从0到1”的艰难不言而喻,赵学军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提到,“在嘉实任职的岁月里,最大的成就是看到嘉实在业绩、规模、品牌之外,汇聚了多元的思想。”

然而跨过了“从0到1”,又面临新的战场。随着大资管竞争格局的形成,如今公募基金面临着银行、券商、保险、信托、私募的近身肉搏,同时还需迎接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冲击,举步维艰。

渠道扼喉、同业竞争都是嘉实从“1”出发向“N”前行过程中经历的重重阻碍。5年前,赵学军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用“泥泞期”形容了当时公募基金面临的困境,而如今俨然变成了“泥泞+玩命”。赵学军说:“今天不是敦刻尔克就是诺曼底,不是撤退就是登陆,这是新的战场。”

赵学军一直亲自主导嘉实基金战略部署,先后完成了零售与机构业务细分、国际化、另类投资、财富管理等领域的布局,为嘉实基金多元业务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如今,对于一家成立20周年的企业,最应该思考什么问题?赵学军给出的答案是:未来。

金融市场快速变革的今天,嘉实基金同样需要紧跟变革的步伐,在《英才》记者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赵学军也阐述了嘉实基金未来破局前行的方向。


禀赋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过去十多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大资管格局。因此,通过机构自身禀赋构建差异化竞争能力,挖掘核心竞争优势,成为了制胜关键。

嘉实基金从三个层面结合自身禀赋来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第一是远见,即战略的独特性,“人无远见必有近忧,防止近忧产生,我们要让企业可持续发展”,这是赵学军对远见一词的概括。

赵学军表示,“嘉实是一家战略导向的公司,战略导向是跟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相关,我们想在中国这片土地做一个卓越的贡献者,像中国很多优秀的公司一样。嘉实选择了资产管理、财富管理这样的金融细分领域。”

“从战略角度实现我们的目标,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远见,战略要具有独特性。嘉实打造的投研体系是‘全天候、多策略’体系,从二级市场的多元投资思想延伸到另类、国际化等多策略投资方案,在业务形态上从资产管理延伸到财富管理。”赵学军补充道。

传统资产管理的竞争就如同产能过剩的钢和铝,主要竞争方式就是降价,导致产品价格被挤压,基金行业如果不求变也会面临同样境况。

赵学军向《英才》记者解释,“在面对价格被挤压的时候,首要做的事情是如何控制和加强客户的黏性,向上游前行,或向另类走,建立独特的资产管理体系。嘉实将更坚定地贯彻这些战略。”

第二是基本面研究,赵学军将嘉实基金定位为一家以基本面研究驱动投资的公司。在他看来,基本面是一个更广阔更纵深的概念,嘉实基金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局限于价值投资、成长投资等视角,还包含更丰富的思考方向。

赵学军解释道,“比如,狭义的价值投资并不是唯一的正确方法,价值投资解决不了过去10年、20年中逐渐以科技股为主导的美国市场的需求,因为它不在价值投资的选项中。假如市场都是做价值投资的,那卖方将不复存在。”

“嘉实坚定基本面投资,坚持以研究驱动、深度认知来创造更多价值。”此外,赵学军还表示,“嘉实还需要依托深度的研究去认知客户,这是我们能活下去、能发展壮大,能与国际机构争锋的关键。”

第三是面向未来,在金融进入数字化的时代,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必须向前看,需要打破墨守成规,迎接新的挑战。

赵学军指出,金融业是一个抽象的行业,它需要学术与思想的引领,需要面向未来。“我说的面向未来是面向未来的科技,面向国际,面向更高水准的理论方法。嘉实的战略需要更具深度和前瞻,就是真正向前看,应对时代根本的变化。”

据了解,嘉实基金已经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投资和大类资产配置;嘉实也成为了“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战略合作机构,鼓励中国青年经济学者以理论的力量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所建树。


突围破局

尽管国内资产管理机构在国际化道路上进行了诸多尝试,但与国际领先的资产管理机构相比,仍旧存在较大差距。

赵学军透露,“长久以来贝莱德一直是嘉实基金对标的国际企业,嘉实经过多年发展虽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仍存在较大差距,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差距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国际领先的资产管理机构已构建起品牌优势,中国公司想后来居上,从全球资产管理机构手上分一杯羹难度很大。

目前,全球共同基金的标杆依然是美国,据IPE Top 400 Asset Managers 2018的数据显示,全球排名前五的资产管理机构均来自美国。因此,在这种寡头格局的国际竞争中,国内资产管理公司入局难度相对较大。

其次,国内资产管理公司海外投资的深度和广度仍需拓展。当前,国内资产管理公司海外子公司的产品销售和投资主要局限于香港、美国,较少涉足其他国家或地区。此外,赵学军指出,信任仍是国内资产管理公司走向国际化道路的最大阻碍。

“需要战略的耐心。”赵学军表示,“尽管国际化道路艰难,嘉实仍然坚持去探索,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端倪,比如全球投资人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关注中国资本市场的股和债,PE、VC让他们尝到了中国的甜头。”

在国内市场,嘉实基金也面临着挑战。一方面是市场竞争格局初步成型所带来的挑战。“即便在本土市场上,我们正在面对这个市场整个竞争格局的初步成型,不仅仅有公募、私募,还有银行、保险、银行理财子公司、信托、券商,甚至包括像桥水、贝莱德等外资机构的挑战,这个市场已经成型了。”赵学军直言,“每个公司的禀赋和所依托的能力背景都不一样,在这个市场竞争,对最早的一批基金公司来说挑战是相当大的。”

另一方面是行业产能过剩带来的挑战。赵学军指出,“国内的金融市场缺少长期资金且金融机构产能过剩,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机构之间必须在业绩与费率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其实整个西方市场也同样遇到费率挤压的问题,嘉实作为发展20年的公司,如何保持竞争力,实现更好的业绩、更大的规模、更多的客户,挑战是巨大的。”

    据悉,嘉实基金已经和彭博启动全球战略合作,将深入挖掘金融数据信息的价值,创新投资分析与研究管理,并将数字化技术多方位应用于构建工业化投资体系。

众所周知,彭博是全球领先的金融数据、资讯、分析和技术平台提供商,通过彭博终端和彭博企业数据业务为全球金融机构提供专业金融信息服务。利用金融数据分析撬动未来新增长点,这是赵学军目前思考的一个重点方向。

相较于国际化业务,养老金领域同样是嘉实基金业务布局的重点。在中国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的今天,养老金业务成为了整个资管行业的机遇,更是公募基金接下来发展壮大的重要发力点。

嘉实基金作为国内养老金业务的先行者之一,已在国内基金公司中首批获得了全国社保、企业年金和基本养老金投资管理资格,管理规模和投资业绩均位列行业头部。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嘉实基金管理养老金规模位列全行业第三,这也凸显了嘉实出色的养老金管理实力。

据了解,嘉实基金已经深度整合内部资产配置能力,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养老金投研团队。2018年嘉实首批获批养老目标基金,养老金业务拓展至第三支柱,嘉实已经在系统准备、账户创新、制度推动等多个方面发力,旨在为个人客户提供优质的养老金投资体验。

“敦刻尔克大撤退”还是“诺曼底登陆”,在公募基金的中场战事,对于赵学军和嘉实基金来说,显然更倾向于后者。


上一篇:无下一篇:无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