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专栏
影院投资是否昙花一现?
文|齐忠恒
日期:
2010-03-01
浏览次数:
1114
“影院投资非常狂热啊!”虎年春节之前,一位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经理感慨:“近期已经有超过10家公司找我来谈投资电影院的事情。”
这位经理介绍道,这些投资者的身份和从业背景五花八门,包括影院从业人士、影视剧制片人、零售商,甚至还有一些离任的国家干部。尽管对于影院的经营和管理还不是非常了解,不少创业者还是加入到了弄潮儿的行列中。
不仅仅是这位风险投资经理,一些银行信贷经理和金融租赁公司负责人也纷纷肯定了资本市场中如火如荼的电影投资之势。
形成如此澎湃的投资热潮,并非平白无故。
1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其中,加大对电影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是一项重要措施。政府表示,将支持具备条件的电影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利用银行贷款等多种融资手段,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并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国有和国有控股电影企业重组上市。
一旦与上市扯上关系,给投资带来的想象空间就非常大了。
不仅是政策支持,市场也告诉投资者,这个行业将有利可图。
2009年,中国国内电影票房突破了62亿元,这还不包括2010年初《阿凡达》引发的疯狂。注定要载入史册的《阿凡达》,不仅让电影院线赚得盆满钵满,也进一步催升了资金对于院线投资的投资兴趣。“2009年中国的电影行业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让投资的想象空间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上述风险投资经理肯定了《阿凡达》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且,华谊兄弟在招股意向书中明确表示,将影院投资作为备选投资项目,其预估的影院投资(招股书中的预估通常都比较谨慎)的税前以及税后内部收益率达到了令人垂涎的地步。
就在几年之前,还有电影业内人士在感慨,电影市场在VCD崛起下处境艰难,而盗版碟的泛滥更是让中国文化市场都难以找到发展方向。谁想几年之内,无论是从政策支持,还是市场行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资者敏感地发现了这片处女地。
中国市场的变化实在太快了,很难有人能够预言未来几年的发展。在中国超强的资金流动性支持下,任何行业都可能因为投资过热而遭遇沉重打击。
2009年9月,发改委牵头10部委上书国务院,提出国内六大产业部门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除了较为传统的钢铁、水泥和平板玻璃外,作为新兴行业的煤化工、多晶硅和风电设备都赫然其间。这几大新兴行业,都因为他们的“新能源”概念,曾经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投资界对其送去了无数溢美之辞。谁曾想到,短短两三年,这几个行业就因为产能过剩而出现了盈利困难。尤其是多晶硅,毛利润从400%下降到了现在的无利可图。
因此,很难说有多少影院投资者能够获得成功,尤其是那些对于行业和经营管理了解不深,仅仅靠着一些人脉资源创业的投资者。
事实上,电影行业只是当前投资热的一个缩影。2009年,中国经济开始逐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同时A股市场的首次公开发行也重新升温。在此背景下,各个行业都表现出明显的过热。相形之下,影院由于其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因此所吸引的投资者也就特别之多。
在进行财务预测的时候,投资者都应该掂量一下,自己投资的领域,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多晶硅。(作者系财经媒体人,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