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时人实录

当革命成为符号

主持人|本刊记者王雨佳 日期: 2011-12-12 浏览次数: 4638

嘉宾|《非常道》作者余世存

   财经作家吴晓波

  《财经》杂志执行主编何刚

  摇篮网CEO高翔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作为最接近“2012年世界末日”的年份,从北非的埃及、突尼斯,到欧洲的希腊、西班牙、冰岛,甚至全球经济中心美国,“革命”好像成了2011年的主流。

  先是在美国,宪法日后开始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持续到第19天,“活着就为了改变世界”的苹果公司C E O史蒂夫·乔布斯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因他的死引发的对创新、革命的思考瞬时间席卷了全球。

  15天后,纵横多年的非洲“枭雄”卡扎菲死在了“革命”的枪口之下。

  在中国,情况迥然不同。对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的纪念,正散发出一种相反的气息——“告别革命”。

  “文人、知识分子只会唱矫揉做作的小调,中国的民国史热,就是小调的大合唱”,作家余世存如是说。

  的确,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远离革命,却又如此贴近革命。在“革命”二字渐成符号的年代,革命却又在方方面面真实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当代中国人还需要革命精神吗?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在这个安逸的年代,中国人似乎正在告别革命。

  革命与改良

  主持人:革命和改良,分别意味着什么?

  吴晓波:革命是对旧有秩序的颠覆。而改良是渐进式的演变。过程中,旧有秩序的基因是没有变化。

  何刚:革命是短促而激烈的,是短时间内的一种质变。而改良是漫长的,是修修补补,是需要更长时间的一种量变。

  其实,对于革命的概念,中西方是不同的。中国历史上最初的革命是汤武灭夏桀。那时候强调的是“顺乎天而应乎人”,将改朝换代归结为天命所归,民意所向。所以,革命在中国有特定的含义,叫做顺天而为。即顺乎潮流最重要,是否激烈,是否暴力,都不重要。

  改良有狭义、广义之分。从中国历史改变的艰难程度来看,改革本身就是某种程度的革命,只不过我们通常把改革和改良看作一个朝代内的变化。比如商鞅,他的变法就是改良。改良不主张以短时间内剧烈变化的方式来推动社会的变化。

  高翔:在英文中,革命和改良是两个很近的词。革命是revaluation,改良是evaluation。就差一个“R”,但意思完全不一样。比如说,科技进步每一秒都在发生,但是真正具有革命性的、颠覆性的就那么几个。

  两者最显著的区别是:首先,革命一定要影响很多人,比如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发明。第二,革命性的东西,改变的是人们的观念和意识。很多时候,引导革命的人,不是去迎合潮流,而是超越潮流,甚至敢于和潮流叫板。其三,革命对人们的影响是长时间的,是有深度的。其四,革命要对历史有正面的推动。像毒品的出现,不是革命,而是祸害。

  主持人:革命和改良,哪个更有效?

  何刚: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从来不拒绝革命,甚至某种程度上对革命有一种狂热,但现实常态反而是改良更多。

  其实,从商鞅遭受“车裂”到戊戌六君子为变法牺牲,改良的斗争激烈程度上大于革命。要知道,革命有明确的阵营,两派刀兵相见,死伤的多是一线参与者,也就是所谓的公众、军队,全是些自愿付出者和无辜者。但指挥者一般不会受伤害,甚至可以全身而退。

  从结果看,革命的结果是零和。什么是零和?比如有一块饼,原来两派是五五分,革命之后变为四六分,这种冲突是没有真正价值的。我的所得等于你的损失,这就叫零和。更有甚者,革命会把盘子打碎,导致整个饼都没法吃了。

  此外,革命的代价比较惨重。通常,革命是一种暴力推翻另一种暴力,一种独裁推翻另一种独裁,很少有革命是用一种民主来取代另一种民主。

  而改良的好处在于:首先,任何改良都不会让对方彻底被消灭。也就是说,没有你死我活,只是得大利或得小利。第二,改良通常会长期增值,会创造增量,把饼做大。即使是戊戌变法失败了,它仍然创造了增量,比如京师大学堂。这些新生事物通常以不完全废除旧秩序为前提,纳新不吐故。因为,不是所有的改良对立派都会失去自己原来的利益。在改良中,他们往往也是既得利益者。

  革命是瞬间完成的,但建设和完善是需要不断改良的。如果后续的改良没有跟上,革命的成果则无法保留。革命是标志和旗帜,不是结束,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而后续的改良,对于各阶层的耐性则要求更高。革命容易形成共识,而改良是最难形成共识的。比如打败蒋介石,你不愿意,那你就是敌人。但面对国企改革,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有理由。也许,改革的复杂性就在这里。

  余世存:我支持革命。因为革命是代价最小、成本最低的社会演进方式。

  革命有很多种。很多人往往把革命等同于暴力和流血,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其实,革命可以是不流血的。

  而改良,取决于精英阶层的一小撮人的意愿。他们会不会攫取改良的果实,成为新的特权阶层?对大多数人而言,改良是个不太靠谱的事情。

  从生物学上来讲,精英阶层也要经历不断衰败的过程,到最后他们只能听懂枪炮的语言。精英阶层只能被枪炮所取代,别的形式的声音对他们毫无帮助,无法把他们变得更高尚。

  中国人与革命

  主持人:革命和改良,中国社会多半选择哪个?

  余世存:有观点说:没有辛亥革命,中国早就立宪了。这肯定是胡扯,是小文人情怀。依靠清政府怎么可能改良呢?更何况,民众不该把自己的一切轻易让他人代表。

  吴晓波:在某些时刻,历史是非常吊诡的。从1894年甲午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十几年里,改良和革命两条路是并进的。最终,历史选择了革命,是一种偶然。马克思说过:历史如果没有偶然,就会很无趣。如果将慈禧去世、皇族内阁产生,取消科举制度、将大量精英排挤到体制外等等事件翻盘,清政府不着急取消科举,或者慈禧晚死一两年,又或者光绪没有同时去世……说不定“立宪”有可能实现。

  我觉得,今天的中国,所谓“精英上升与衰亡”的结论只是一个逻辑推理而已,分析“革命”成因,还要从历史背景和经济基础入手。

  比如,1911—1921年这十年,由于俄国十月革命、一战,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低潮,社会主义成了主流,整个世界陷入革命风潮,孙中山晚年也决意联俄。因此,中国接下来的走向就变得可以预知。

  1911年的中国实际上是个农民社会。那时候,城市化率为6%,大量的人口聚集在农村,城市中产阶级人口少。由于面临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严重社会问题,爆发革命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而今天,中国的城市化率是50%,大量人口聚集在县级以上的城市,中产阶级不断壮大,且革命思潮早已不是世界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也已经不复存在。而宗教方面,东方和西方不存在对立。

  主持人:中国人是否缺乏改革、或者说是缺乏创新精神?

  余世存:现在,中国有13亿人,欧美国家人口才多少,怎么能有那么多发明创造?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不断自省,追求进步。而不是傻乎乎的生活,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精英阶层。文明不是技术治国或精英治国。

  中国是比较缺乏革新精神的民族,真正的进步,很难做到。中国人总是妄断革命,总是将之等同为造反、恐怖、暴力。因此,中国有很多李逵、宋江。他们做的是造反,不是革命。这两者差别很大。

  中国人不明白,革命是让人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创新。现代文明就是让每个人都有独立人格、思考的精神,能够自己主宰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然后影响周围的人。这才是真正的革命。

  想一想,如果没有革命,人类怎么能进入文明时代。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一切生活资料,都是来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物理学革命,和五六十年代的科技革命。文明在技术领域的革命,肯定是先从思想领域发起的。吴晓波:中国人在经济、思想方面的确缺乏足够的创新。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三种秩序在起作用。第一种是政治秩序、第二是思想秩序、第三是经济秩序。在中国,一直以来政治秩序凌驾于另两个秩序之上。很多中国文人希图从思想、文化的逻辑分析问题,其实那是很难分析清楚的。因为,政治家的要求永远大于思想家和企业家。政治家解决问题永远只是两个:经济发展、政权稳定。在中国历史上,政权一直都在发展、稳定两条路上摇摆。比如,1978年以后的30年,发展是硬道理;而现在,稳定才是硬道理。

  高翔:中国企业,模仿多,改良多,革命少。这不是因为中国人不聪明,而是因为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因此,我们投机取巧、浮躁,想挣钱……没有人想过“我来到世上,就是为了在宇宙间留下不朽的印迹”。很多中国人崇拜乔布斯,想成为乔布斯,但是做不到,因为中国人不具备乔布斯那样的世界观。

  的确,中国民营企业生存很难,因此很多民营企业靠着一点创新赚了第一桶金之后,就开始搞房地产、搞金融……但是,谁都有困难,乔布斯没有困难吗?困难不是借口。为什么乔布斯没有去搞多元化?还是因为中国人没有理念、没有梦想。他们创业的最初动力就不是一个伟大的梦想。所以,什么挣钱做什么。

  当然,这种情况应该会改变。我觉得,永远不能依照过去计划未来。也许,1000年以后,会有历史学家评价现在的中国,和上一个一千年完全不一样。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