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 宾 家电产业资深观察家 刘步尘
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员 刘戈
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这是《论语·宪问》中的一段文字,记录了孔子发飙骂人的过程。
孔子骂的是一位叫原壤的朋友。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你年幼时不懂礼节,长大了又毫无成就,老了还不死,真是个害人精。
且不论骂人的由头,单是这短短十七个铿锵有力、直击人心的字,从谦谦君子孔圣人嘴里蹦出来,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狠劲。 孔圣人尚且如此,普通人更不能免俗。
骂人似乎是一项人人都会的本事,不过如何骂,怎么骂,则是一门艺术。中国骂人的最高境界一向追求骂人不带脏字,要引经据典,要骂得有深度、有学问、有水平。如果够精彩,不但被骂者哑口无言,还能引起围观者的频频叫好。
中国近代史上靠骂人出名的文人就不在少数,其中最知名的非鲁迅莫属。
这位文学大师上骂国民政府,下骂无知百姓,骂完对手,骂同行,无骂不欢,还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论“他妈的”》,真真印证了那句“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也由此奠定了“国骂”的基础。翻翻《鲁迅全集》就会发现,被他指名道姓“骂”过的,不下百人,与其对骂的重要人物也有二三十人。徐志摩、李四光、朱光潜、沈从文、胡适、林雨堂、梁实秋……都挨过鲁迅的骂,有的是之前结过怨,有的则完全是“躺着中枪”。
有趣的是,挨骂者的反应也不甚相同,有的一笑而过,有的强烈反击,还有的不断接招且见招拆招。其中与鲁迅对骂最起劲的当属具绅士之风的梁实秋。从1927—1936年,两人你来我往隔空写文章对骂持续了八年之久。直到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对垒式论战才结束。不过庆幸的是两位文人虽大动肝火,却一直还是君子动笔不动武。
更有意思的是,梁实秋还从骂战中总结出经验,写了篇《骂人的艺术》,强调“骂人是一种高深的学问,不是人人都可以随便试的。有因为骂人挨嘴巴的,有因为骂人吃官司的,有因为骂人反被人骂的,这都是不会骂人的原故。”
现代文人喜欢开擂骂人者也不少。大陆有个王朔,台湾有个李敖,这两位都是擅骂高手,谁要是不小心撞到他们的枪口上,轻则被责问几句,重则被骂个狗血喷头。即使以犀利著称的台湾主持人小S,无意中说错话得罪了李敖,也未能豁免,要公开道歉。
可见,从古至今,骂人也能骂出江湖地位。不过,以前因为传播平台所限,想以骂成名并不容易。骂得好不但需要严谨的逻辑,还需要高超的文字技巧,因为只有这样媒体才愿意去传播,才有可能“一骂惊人”。但自从有了“微博”这个平台,骂战似乎渐渐成了一种炒作的手段和某种利益争夺的工具。从当当网李国庆因对上市股价不满大战“大摩女”,到周鸿祎和雷军为手机竞争互曝商业隐私,更有甚者把网上的骂战搬到生活中——自四川女记者猛踹法学教授后,北京朝阳公园南门莫名其妙成了“约架圣地”。假想如果鲁迅和梁实秋活在当下,是不是也会光顾朝阳公园南门?
微博,或者说网络平台,让骂人从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变成了一种经济模式和炒作平台。到底微博骂人者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该不该在一个公开的平台相互辱骂?
一位是研究家电产业出身的独立学者,一个是学工科出身的财经评论员,对于微博骂人这件事,身为微博达人的他们,怎么看、怎么说。
《英才》:你们对微博上层出不穷的“骂战”,特别是名人间的骂战怎么看?
刘步尘:微博上骂人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其实每天微博上都会出现暴力和愤怒。特别是因强权而发生的暴力事件。有的时候,对于比自己更强大的人,用文学语言是不能产生影响的,只能以骂解气。就像弱者与强者对决,弱者一定要借助武器一样。
况且名人也不是道德模范,他们也有自己的情绪。当人们认为用语言没法讲清道理,心里又充满了愤怒和不满时,情绪就会爆发出来。当然,名人效应肯定会对一批人产生影响,所以当一个社会出现问题时,精英们应该站在正确的立场引导群众。而现在的现实情况是,真需要有名人表达真实观点和看法时,他们中的大部人却为了明哲保身而默不做声。
刘戈:微博是真实生活的反映,有人通过微博骂人是很正常的。你不能要求每个背景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说话都要温文尔雅。
另外,有些人是要通过漫骂来寻找真正的支持者,从功利的角度来说,这无可厚非。只要不造谣,不捏造事实,打打口水战,骂骂娘,也没什么了不起。
《英才》:你觉得为个人利益或者公司利益,用微博骂人来炒作应不应该?
刘步尘:从积极一面讲,大家表达不同的看法、公开讨论是好事。但是在一个具备良好制度的国家,绝对不应该发生“约架”这种事情。因为,任何政见都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你可以不尊重对方的观点,但一定要尊重对方表达的权力。特别是一些人,为了炒作或者哗众取宠,故意骂人,这是很可笑的。有个教人成名的办法:你对名人笑一笑,一定不会成为名人;如果你打名人一个耳光,则一定很快成为名人。但是,这样的成名有什么意义呢?
刘戈:我不建议网上的东西和现实联系在一起。网上是娱乐的地方。但是上微博的很多人的确有自己的目的。有的是商业目的、有的是个人投机、包括我有时发微薄也有自己的职业目的。不过,得到的结果是好是坏,是正是负,这个很难说。比如我在微博上批评韩寒,很多姑娘就觉得我很讨厌,好在我是以玩的心态为主。
其实微博就是一个自媒体,谁传播的效果声音大谁就占优势,你有本事就比他的声音还大。再说,粉丝们也有自己的判断力。没必要去强求什么。况且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包括为了商业的目的互揭伤痕,我觉得都是好事。因为好不容易有人说真话了,虚伪的中国人终于撕下面纱,不背后使刀子了,这是很好的。
《英才》:如果有一天你身陷骂战你会怎么办?
刘步尘:微博上我只说了七分话,但还是免不了挨骂。有一次我调侃某市的领导被审查的事情,甚至还接到了电话辱骂。不过我这个人错了就会认错,如果我没错,大部分人认为我错了,我心里再不服气,为了息事宁人,也会认错。
刘戈:我被骂的时候太多了,不过,我对微博一直是本着玩的心态。因为生活中没那么多人愿意认真与我讨论一个问题。我既然愿意玩这个游戏,就不能怕被“人肉”,我也没有劣迹怕别人说出来,或者犯过什么不能原谅的错误被人翻出来。再说做什么事都是有成本的,挨骂也是玩微博的一种成本。
《英才》:微博骂人的禁区应该在哪儿?
刘步尘:微博只是一个产品。至于怎么使用是你自己的问题。不过中国的言论自由还没有开放到一定程度,特别是政治言论。
刘戈:微博这个平台本身是中性的,只要有底线,不违法,没什么不可以说的。即使微博上全是伪公知,对推动社会的进步也是有用的。中国现在不是争议太多,而是争议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