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中国年度管理大会|开幕论坛

科技成就未来

策划/整理|本刊记者 谢泽锋 日期: 2019-01-18 浏览次数: 73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将推动新一轮经济繁盛,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技术革命,驱动了近20年的经济发展。

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间点,谁能抓住科技趋势谁才能制胜未来。过去的2018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新材料、科技金融、集成电路、生命科学逐渐从创新层面进入应用层面,一批新兴的企业如黑马之势迅速成长为独角兽,体量庞大的成熟型企业也早已在上述科技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这些投资也让企业家们收获颇丰。

但与此同时,不少新兴科技产业也面临投资规模巨大、回报周期长、政策变动频繁的困境,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便是典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就未来,但把握趋势的能力,以及将科技变为驱动企业可持续成长的能力,却因企业家或企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对投资机构来说,布局最具成长性的科技产业无疑是最重要的投资方略,但过往的资本洪流催生了过高的企业估值,与此同时,去杠杆下的金融寒冬又令投资机构更为谨慎。

谁能引领下一轮科技,谁就能把握未来,已成为企业领袖们的共识。但“资本+科技”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在本场主题论坛上,企业领袖们将共同探讨如何真正淬炼科技的产业价值和资本价值。


央企没必要进入小行业

宋志平|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说中国建材人们就想起水泥,但其实中国建材有好几个隐形冠军,包括电子玻璃、发电玻璃、锂电池隔膜,都已经批量生产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泥业务到达顶峰后会逐渐减量,对中国建材来讲,转型发展至关重要。这几年中国建材逐渐做大了新材料业务,玻璃纤维全球第一名;中国建材的碳纤维在中国碳纤维市场供应量占比达到70%。

2017年中国建材新材料赚了70个亿人民币的利润,2018年能超过100亿,在中国建材的利润组成里面占到1/3。

因为央企规模比较大,中国建材选择业务时,就要选择有一定规模和发展空间的。如果市场是个小脸盆,央企是个大石头,很容易就把这个脸盆砸坏了。央企选业务一定要选一个有大空间的,能够伸展得开,能够容纳得下,如果是一个小行业,就会和民营企业激烈竞争,打得头破血流,最后下来也没有太大的规模。一般的中小行业我们就不做了,央企也没有必要进入到那些行业。

海外并购方面,中国建材这些年在欧洲、德国做了一些并购,现在不管美国、欧盟也好,其实对中国的并购都很有戒心。

改革开放初期,国外的一些大企业来国内收购中国的品牌企业,主要着眼于中国的市场。当今天中国的企业做大了,走出去并购,主要是着眼于品牌和技术。

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并购一定是市场化的并购,不要让它赋予太大的国家色彩,因为那样,就会非常敏感。第二,并购者不要过于以占领者、战胜者的姿态出现,还是要低调的去做,因为它是一个市场行为,不要过于政治化。


民营企业要耐得住寂寞

王玉锁|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 

石油天然气行业强手如云,我们能够走到今天,能够完整地把天然气产业链做全了,真的是很不容易。

新奥最先做的是燃气分销,后来开始做燃气的专业运营,到了2004、2005年的时候,开始做完整的清洁能源产业链。一方面探索着煤的清洁利用或者是煤制天然气,一方面在国际上寻找机会。

2014年以后,油价下跌给新奥集团带来了机会。新奥集团收购了澳大利亚第二大油气公司,收购了东芝在美国的一个工厂,再加上舟山码头2018年8月7日正式投运。形成了天然气的整体产业链。天然气产业链形成了以后,觉得有必要用数字技术来做一个生态方面的平台。又提出来推动现代能源体系的建立。

我们走到今天,从一个燃气分销商,到纯的天然气的产业链,到未来能源的生态体系建设,真的是基于我们对这个能源行业的热爱和使命感。

其次是耐得住寂寞,过去机会太多了、诱惑太多了,如果不能够在一个行业当中坚持下去,有可能就是三心二意,这个主业也就不可能做下去。

第三,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需要繁荣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否则这个企业做百年长寿企业就实现不了。

真正的智慧能源一定是一个多能源品种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参与,甚至于整个能源的产业链都能够在这里面获益,才能称得上是泛能网。


央企国企民企一起建设生态文明

刘大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是唯一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肩负着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经济责任。

环境治理领域里确实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环境治理的领域里,市场化、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还不到一半。例如水系的治理、流域的治理、广大农村的污染治理、小污水的治理、家庭粪便的治理、垃圾的治理,还没有成功的商业模式。

现在仅仅靠中央的财政和地方政府的财政,以及企业的投资很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和民营企业家一起探索,把社会资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实现可持续的、可商业化的商业模式。

要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光靠央企、国企是做不到的,一定是大家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把大事、好事、善事、积德的事,以及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样一个崇高的事业做好。

在并购重组方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希望合作伙伴有使命感,有一份责任感、使命感,同时要有接纳和相互包容共生的企业文化。通过重组,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共同的把环保事业做强、做大。

另一方面,央企的平台一定要确保民企的活力,按照上市公司规则也好,按照国资监管的制度和要求也好,审批的程序多一点,需要的时间长一点,效率可能低一点,但是这样的架构能够确保重组并购的成功。大家走到一起,就像结了婚以后,能够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日子才能过的更长久,大家更满意。


企业家要学会管理自己的野心

赵伟国|紫光集团董事长

半导体制造是重资产投入。紫光武汉的工厂1平米投资3万美元,我们第一个工厂已经开始运转,大概投了120亿美元。

现在经济环境对半导体行业来讲,国际环境确实不太好,受到一些影响,特别是在技术的交流方面。但是任何事情你得辩证地看,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积极和消极的因素。

积极的因素是,中国的半导体市场依然在增长,2017年进口了2700亿美元,2018年大概是3000亿美元,这对企业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我们本身也在发展,紫光集团2018年的营收会比2017年增长30%左右。

环境没有好坏,就像考试一样,题难了大家都难了,关键是你会不会比别人多做一道题。环境难的时候其实也有好处,就是和你竞争的人少了,关键是你自己能不能挺的过来,把事情做好。

企业家要学会管理自己的野心。这几年有一批企业家虽然还在,但基本上像鲁迅诗中写的那样,叫“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还有一拨所幸跑了。

企业家在顺利的时候管理自己的野心非常重要,一定要清楚自己能力的边界和运气的边界。这几年很多人之所以出问题,除了经济环境、政策以外,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家的野心过于膨胀。认为自己的能力是无限大的,手臂可以伸的很远,而且还认为自己的运气会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发生好运气,其实没那么容易。

紫光是一个混合所有制企业,一半是国企一半是民企,我们是整天左右手在打交道,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情,做好事半功倍,做不好事倍功半。

紫光团队人才主要有三种人组成:第一,以我自己为代表的游击队员出生的创业者;第二,来自国企、政府的优秀干部;第三,国际专才。

这三种人的文化,成长环境都不一样,不光是把人才请来的问题,还有怎么样在一起工作的问题。所以,建立跨文化激励机制、决策机制、用人机制,对科技企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杉杉做新能源熬了近20年 

郑永刚|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

20年来,杉杉集团从一个服装企业转型成为科技企业,做好的科技产品还是要坚持,做好东西还是要熬,越是好东西,熬的周期会更长一点儿。

杉杉集团熬了很多年,熬到董事会都觉得熬不住了,那会儿开会说赶紧卖掉吧,说实话卖也没人要,因为当时市场不认可,没有市场。而当苹果产品风靡全球以后,乔布斯在全球捆绑招标锂电池的电池材料,杉杉集团成为了全球唯一三家供应商。

但杉杉集团的野心不在于做小电池,也不在于做手机电池,当时的野心就瞄准了新能源革命,就是汽车电池,杉杉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电解液等综合材料供应商。熬了快20年,接下来杉杉集团要做全球新能源的领导者企业。

2018年是中国民营企业最困难的时期,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当厂长,当到今天,大概当了34年了,前面都是水涨船高的时代,投什么赚什么,2018年确实是让民营企业感受到特别寒冷。

你改变不了这个时代,就要改变你自己,怎么样去适应这样一个新时代。在新的经济运营模式下,如果你适应了,别人就被淘汰了。

企业要聚焦核心竞争力,粗犷型的、被各种投资诱惑的那种企业已经成为过去,未来的企业都要聚焦核心竞争力,这样可能不止2019年,乃至更长远的未来都有希望成长。


资本炒作造成一些资产被过度追捧

葛小松|GIO华兴控股集团CEO

中国的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经济的增长方式从传统的制造业、房地产业向战略新兴产业转型。

这些年我们华兴控股集团,作为一家产业投资控股集团,近年来除了投资旅游文化、矿产能源和房地产等传统产业外,也正在积极的拓展科技领域。

比如我们成立了智能科技基金,深度布局生物医疗和智能制造领域,尤其是在农业方面,我们在富硒功能农业和秸秆新材料产业上,这些年取得很大的突破,并且我们还联合了中国化工集团化工总院正在开发环保农药助剂。

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是“科技成就未来”,因为当前的经济大背景下,科技不仅是资本关注的焦点,更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首先,2018年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让很多人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在很多的前沿技术上还是落后于别人一步的,特别是在芯片等高端制造业上,还是被人卡着脖子的,也让整个社会都重新认识到科技进步的重要性。

第二,2018年中国的经济面临更大的挑战,对于投资机构来讲,缺少能够产生足够回报的项目。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对科技的重视和需要更加明确,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以切实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回顾历史,科技的进步是走出经济衰退的强力引擎,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技术革命,每一次的科技革命都将推动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自从德国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以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逐渐变成了人们的共识,主要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生物技术等为主导,现在我们正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间点,谁能抓住科技趋势,谁就能致胜未来。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新材料、科技金融、集成电路、生命科学逐渐从创新层面走向应用层面,一批新兴企业迅速成长为独角兽,体量庞大的成熟企业也早已在上述科技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

这些投资也让企业家们收益很好,但同时大部分的新兴科技产业在起步阶段,不仅难以创造税收和利润,反而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政府补贴。

目前,国内很多新兴科技产业面临投资规模巨大、回报周期长、政策变动频繁等困境。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布局最具成长性的科技产业,无疑是最重要的投资方略,但过去几年的资本炒作造成了一些资产被过度追捧、估值过高,与此同时,在当下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又令投资机构更为谨慎。

新兴科技产业有喜也有忧,这背后是企业家和投资者如何把握趋势和选择赛道的问题,资本+科技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如何将科技变为驱动企业持续成长的引擎?对于企业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